返回列表 发帖

鞭炮升高PM2.5 危害等于一起重大污染事故

  鞭炮,历来被看成是喜庆的象征,过年过节放鞭炮更是近乎狂热,除夕之夜鞭炮声震耳欲聋,通宵达旦不息。然而,鞭炮带给人们的绝非都是吉祥和愉悦,它所造成的污染会贻害健康,还常使灾祸突然降临,酿成一幕幕人间惨剧……尤其是今年,我们遭遇了十面“霾”伏,蓝色似乎成为奢侈的颜色。鞭炮声响起,争议声也响起,在蓝天与灰色之间,我们是禁是放,面临取舍,你会如何选择?

类型:空气污染——危害相当于一起重大污染事故
    危害:★★★
    炮药是黑火药,其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硫磺和木炭。为了增加鞭炮的响度,炮药中还加入氯酸钾作为氧化剂。炮药一经点燃,迅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化钾、硫化钾、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少量的氰化钾。其中硫化钾、二氧化硫是有毒物质;硫化氢是强刺激性气体,且毒性较大;一氧化碳可使人窒息中毒;而氰化钾则是剧毒物质。这些无形的"杀手"在硝烟飘起之时,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春节期间,因脑血管梗塞、冠心病急性发作等原因猝死者亦大量增加,鞭炮所致的污染也是诱发因素之一

    鞭炮和烟花燃放时会释放出二氧化硫等有害或有毒气体,并产生颗粒烟尘,不但刺激人的呼吸道黏膜,还可携带金属颗粒物沉积在肺泡上,诱发严重呼吸道疾病。有媒体称燃放烟花爆竹可致PM2.5指数瞬间升高66倍,室外燃放烟花爆竹与室内吸一支烟所产生的PM2.5浓度相比,集中燃放烟花爆竹的PM2.5浓度是在室内吸一支烟浓度的约1.5倍。2012年除夕夜,北京大部分站的PM10的小时浓度迅速上升,在凌晨1至2点时达到峰值,很多站实时浓度都超过了1000微克/立方米,而在平日,这个数字只有60微克/平方米。1990年辽宁省丹东市春节前夕烟花爆竹齐鸣,其危害相当于一起重大污染事故。
    环保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燃放烟花爆竹还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春节放鞭炮后,垃圾量会成倍增加,加重了节日期间环卫工人的负担。满地纸屑、烟尘,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 燃放烟花爆竹还会水污染。"炮灰"垃圾要"灭火"、如果是在下雨或下雪时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物会排放到周围水体之中,污染周围河流。烟花炮竹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把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留给了我们,它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同样也存有污染隐患和健康隐患。

  类型:被炸伤——一次不注意可致终身残疾
  危害:★★★★★
  燃放烟花爆竹是欢度节日的传统习俗,对孩子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因而少年儿童是最易被鞭炮伤害的人群。每年在春晚结束之后,12点半至凌晨2点左右,医院会迎来救治炸伤患者高峰。每年春节因放鞭炮、花炮不注意安全,发生眼、面部或手指炸伤、灼伤的情况在贪玩的少年儿童中仍不少见,甚至可致终身残疾。
  眼睛受伤的处理。燃放鞭炮时,一旦眼睛被炸伤,千万不能用水冲,因为水容易与鞭炮中的化学物质产生反应,造成眼部酸碱烧伤;也不能用手揉眼睛,因为眼部伤口受压后可能会扩大。应先镇定情绪,试测视力,即使眼部不觉疼痛,也应到医院检查;如果感觉有灰尘进入眼睛时,可用常规的消炎或抗菌的眼药水冲洗;注意有无睫毛烧糊变卷,如有则可能烧伤眼球,要在就诊时告知医生;如眼部有出血或眼球内容物脱出,宜用干净敷料覆盖,柔软绷带固定眼垫,及时送医院治疗。
  手部炸伤的处理。鞭炮炸手后,许多人怕出血,就用布条勒手腕,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一般应哪里出血压哪里,然后缠上绷带。如出血点很多压不住,应在上臂的顶端用绳子扎住,但最好别超过一小时。如果伤及手骨,简单有效的固定方法是,手里攥住一小团绷带,将伤手放平伸开,外面再缠绷带。如果被炸断手指,保存残肢的方法直接决定其保留的机会。医生说,对于已经掉下来的组织可用干净的布包起来,外面套塑料带、橡胶手套等不透水材料,扎紧后,放入冰块里,没用冰块,可以用冰棍或冷冻的猪肉块当冰块,用来减温。
  皮肤烧伤的处理。被炸后,皮肤有烧烫伤症状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头面部被灼伤时,应取冰块用消毒纱布包住做冷敷。如果纱布没有消毒,可用熨斗熨几次,或用电吹风吹过的干净毛巾代替,这样可以避免毛巾上的纤维粘在伤口上。切忌涂抹任何油膏。同时,一旦烟花爆竹将身上的衣物引燃,应迅速脱掉着火的衣服,用自来水冲。如果衣着很紧脱不掉,应就近直接做冷水浴,或就地打滚。
  有不少人在被烧烫伤后,急着把衣服脱下查看伤情,这其实是错误的做法。 烧烫伤后的患者衣物不要强行脱去,应该用剪刀剪开脱掉,避免烧伤皮肤被剥脱,加重病情。对于烧烫伤给创面涂抹牙膏、酱油、紫药水等行为也是不科学的。这些物品对于控制创面感染不起任何作用,还有加重创面疼痛的可能。而且由于颜色遮盖创面,易影响医生对烧伤深浅程度的观察和判断,延误治疗。

 类型:噪音污染——对老人和幼儿影响十分严重
  危害:★★
  除夕之夜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爆炸声连绵不断,如雷贯耳,吵的人年三十之夜往往难以入眠,多年来,这在我国似乎已成为惯例。据环保部门对武汉、上海、北京等10大城市春节期间的鞭炮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发现燃放鞭炮地区的噪声高达135分贝,远远超过人的听觉范围和耐受限度。
  据北京市环保监测部门监测数据可知,在1994年北京市采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措施前,除夕夜噪声瞬时最大值可达102.5至125分贝,严重超过夜间45分贝的国家噪声标准。禁放后对城近郊8个区县除夕夜噪声监测结果可知,噪声污染有明显下降。据了解,在夜间人们所能接受的噪音不得超过45分贝,也就相当于蛙鸣声。而高强度的噪音对患有脑血管、心脏病等疾病的病人来说的危害十分严重。而噪音每增加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相应增加。春节期间,高强度、高密度、常时间的噪音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就可想而知。据报道,我国几乎每年都有因放鞭炮,造成听力受到严重损伤、爆炸性耳聋、听觉迟钝的事例。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影响更大。临床上也常见到春节时放鞭炮造成的儿童听力损害,有些损伤是终生的。
  应对措施:在关紧门窗的同时,可以为宝宝戴上一顶既能保暖又能防声的帽子。要怀抱宝宝,或者用手轻轻捂住孩子的耳朵,减小震动。如果噪音特别大,也可以在耳朵里短时间塞一个棉球,起减震的作用,但一定要记得及时取出来。


 类型:炸坏车辆——爱车不辜受损
  危害:★★
  防不胜防的鞭炮会在车漆上留下损伤,甚至炸碎车灯、玻璃等。因此,找一个安全的停车位置尤其重要!有条件的车主最好把车停放在地下停车库,不得不停放在小区里时,请不要停放在草地上、垃圾筒或者其他易燃易爆物体的周围,未燃烧赶紧的鞭炮很可能引燃它们。另外,高楼的阳台和窗口下也最好不要停车,因为很多高层的住户在自己家的窗户上放炮,这样也会造成高空坠物造成的车辆损伤。
  当小区内燃放烟花时,车主自己需要多注意观察爱车以免车辆受损。此外,当你驾车在路上时,如果遇到前方有人燃放烟花爆竹,最好退到安全距离外等候,以免爱车不小心“中招”,引起一系列的麻烦。
  在春节期间我们放鞭炮所产生的噪音以及震动足以触发一些非常敏感的车辆防盗装置(特别是后加装的防盗装置),虽然触发防盗系统工作之后车辆就会报警,但一般2-3分钟就会停止工作。而在春节期间放鞭炮的时间和品牌可是非常密集的,如果您车辆上防盗系统很敏感的话一定会频繁工作,从而导致蓄电池中的电快速消耗,很可能在第二天您准备开车串门的时候就因为没有电而发动不了车。


 如何安全燃放鞭炮?
  1、严格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不能在不准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燃放,只能购买和燃放印有生产厂家、商标和燃放说明的小鞭、双响和普通烟花;
  2、燃放前必须仔细阅读燃放说明,按燃放方法和要求摆放。小鞭要用长竹竿挑着放;双响和烟花应直立于地面上放,切不可颠倒方向,点燃后人要迅速离开5—6米远;
  3、燃放地点必须远离易燃房屋、各种物资仓库、露天货物堆场、加油站和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
  4、当遇到引线点燃后不响的烟花爆竹时,不能马上跑去看,一定要等3—5分钟后再去看,防止突然爆炸;
  5、家庭院落、阳台和屋顶平台上堆放的可燃物,要用难燃或不燃的东西予以遮盖,最好是暂时将其放到安全的地方。刮5级以上大风的天气,则不能燃放烟花爆竹。此外,由于烟花爆竹内装的是火药等危险品,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买回家后要选择没有热源、火源和其他可能引起烟花爆竹自燃的地方妥善保管,还要防止被鼠虫啃咬,引起爆炸燃烧。

 鞭炮的由来
  鞭炮起源于古代的爆竹。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时写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则叫作“鞭炮”、“响鞭”、“鞭”。 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 唐初,有人将硝石装入竹筒中燃放,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唐代称爆竹为“爆竿”。来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 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寂寞团 www.jimotuan.com  欢迎大家访问

返回列表

我们都是寂寞的孩子 关闭


好莱坞明星艳照

好莱坞明星艳照,那些明星你都认识吗


查看